01/11/2018
江湖雖遠去 俠義永長存
金庸,一個令兩岸四地武俠小說迷傾心的名字。乾坤一擲,他那15部氣象恢宏的武俠經典,風靡了華人社會數十年。在金庸一個人的江湖,內裏所有恩怨情仇都是大千世界森羅萬象的典型。走完了94載人生路,金庸遺下15部經典、1份報章,飄然而去。
作為文化創業家,查良鏞創辦《明報》已近一個甲子,在「文人辦報」的年代,他很早就懂得把市場劃分為不同顧客(讀者)對象的市場,希望憑打贏一場又一場的戰役,以求取得整場戰爭的勝利。
《明報》初期銷量的確由武俠小說連載帶起,跟著是它的副刊,期間還有不少創意內容吸引讀者。當報章站穩陣腳後,查良鏞再於1966年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1968年)及《明報晚報》(1969年),這些姊妹刊物,加上明窗出版社(1986年)就分別吸納了以知識分子、女性及股票投資者等為主的中產讀者群,這不但開拓了新的市場,而且更強化了集團在傳媒的定位和形象。當年這以市場劃分(market segmentation)為策略的經營模式,令《明報》迅速變成「知識分子報章」,奠定了在印刷媒界的地位。
作為武俠小說家,金庸同樣摸透了讀者的心理。英雄美人,糅合了絕世神功、配合江湖歷險與武林奇遇等情節,有時還加上歷史人物和史實,都更令「金庸文學」更加引人入勝。無論是郭靖的俠之大者、楊過的情深一往、令孤沖的瀟灑傲笑、韋小寶的齊人艷福等,都令讀者悠然神往,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色代入。這在60至70年代仍以男性讀者為主導的社會尤其重要,像小說男主角般得一眾美女傾心,這些妙想天開的情節和人物設定,直到今天仍是「無得輸」。
有別於前人的技擊小說,金庸筆下的主角往往有更多奇遇而不必怎樣苦練武功,例如意外得到武功秘笈,或遇高人指點,甚至有直接吸收和傳輸內力的情節,令主角功力大增。這些童話式的情節又成功令不少人抱有希望,期望現實中同樣會有奇迹降臨,可令自己脫胎換骨,甚至讓身處逆境的讀者,重燃希望。經典煉成,並非偶然。
金庸曾說筆下的人物和情節都是浪漫主義的產物,並不真實,但他很希望讀者會想像自己是個好人,並努力做各種好事,愛國家、愛社會,協助別人得到幸福,作出貢獻。不過,作為讀者,你會想做俠之大者的郭靖,還是人生勝利組的韋小寶?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