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9/2019
【回到25年前】讓時間來見證:人生到底精彩還是充滿挫折?
Jimmy Leung
Jimmy Leung
私募基金負責人,擅長結合傳統經濟及互聯網、管理業務分別在倫敦、矽谷,香港。涉及房地產、互聯網及跨境電商等產業,與多國實業家、創業家、天使投資等擁有廣大的人脈。行事低調,口頭禪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改朝換代Digital
本欄逢周一更新
時值etnet經濟通25周年,恭喜恭喜!美女編輯要求各位作者用「25」為題供稿,2019減去25,為1994(年),想起1994年香港小姐冠軍譚小環。
1994年也是科技行業的重要一年,是World Wide Web誕生的一年,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知的互聯網。1994年沒有智能手機,手機雖然可用,但價格昂貴,也沒有觸摸屏。這是我第一台手機,愛立信,電池和手機一樣大。
1994年也沒有iPad、沒有平板電視、沒有Google、沒有Netflix、沒有Dropbox。當年大多數人使用的是Windows PC,而當時的Windows看起來像這樣。
假設你剛從大學畢業,自詡精英,在你面前擺著兩份幾乎完全相同的工作機會,唯一的區別在於:一家公司告訴你,他們想要實現10倍的增長;而另一家的老闆,僅僅滿足於10%的進步。你會如何選擇?
要實現10倍速這個夢想,要的不是老闆日理萬機,而是把舞台共用予所有關聯方,讓股東、董事局、管理層、員工、伙記和用戶都有參與感和決策感,讓關聯方真正體驗成就感,才是必須的。
法國作家Romain Rolland(1866-1944年)說:「大多數人在二十歲或三十歲就死了,他們變成自己的影子,往後的生命只是不斷的一天天複製自己。」
不敢嘗試、不敢創新,是很多人內心的憂慮。心被禁錮,夢想也被禁錮,逐漸變成沒有夢想的能力。大部份中年人都只從表面看問題,將結論簡化,說大環境沒有給予機會,卻忽略最深層的狀態是,自己先關上門,機會根本無從進來。大家不妨也想想,在這個網絡年代,現在吹的風,你飛得起來嗎,還是飛不起?
現在做生意賺錢,比以前難上一百倍,如果甚麼事都只用經驗,甚至只是仗著香港經驗就想在全球其他地方賺錢,是非常危險。現在的中年人在過去走了太多的捷徑,一直遠離用戶、遠離市場、遠離年輕人。現在的中年人在過去的25年裏,也有著太多的誘惑、走了太多的捷徑。當別人都在炒股票、炒房地產、炒資源,我們卻用互聯網來研究如何讓用戶更加滿意。
大家都在關注90後、95後,美國矽谷有很多創業者都是25歲左右,我們和年輕人一起工作時,發現他們覺得世界本應就是這樣,世界就是他們的。年輕人事事以網絡為依歸,社群的力量已經等同宗教。在香港,在英美日全部一致,15歲、20歲、25歲以下的世界觀,就跟我們不同,在他們的眼中,我輩是老人。
年輕人每天都在演化,怕沒有看過別人推介的影片,更怕不知道別人從網絡知道的IG新知、新產品、新打卡地點。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種生生不息的新陳反覆運算,正是移動互聯網年代,由窮L廢青到中產的階段所需要的。
所以,我對未來充滿信心,覺得未來肯定屬於年輕人、創業者、目前玩TG的義士,看看他們的嚴謹分工,放在商業世界,三四個人就可以弄一間StartUp出來。
年輕人一定要經過荊棘鎮痛,才知道活著有多好,中年人對自己以外的事物大半都有偏見。人教的是技術,大自然教的是格局,師法自然,社會突變,俗世滔滔也會變成時代力量。最精準的調整,就是時時在線,細心發現,隨時行動。
人生如何才會精彩,問的人多數是年輕人,期待精彩,這是對未知人生的盼望,為甚麼人人都想活得精彩?但精彩人生卻如天邊月、水中花,可望而不可及。另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如何渡過人生挫折,發問者多數是在社會打滾多年的中年人。窮技刁鑽,太平盛世,枯燥無味。
兩個問題的關連,就是精彩和挫折,而時間就是貫穿了25年的中軸。
當你受困於挫折的時候,其實已經走到人生精彩的前哨站,只是大部份人都不自知,放棄了。而往後的生命,只是像Romain Rolland說:「不斷的一天又一天複製自己,於是始終看不見彩虹和星光。」
轉型要提前,不能等到懸崖邊上才掉頭。我們能做的事,鼓勵年輕人,幫他們鼓掌,讓他們講出自己的話。
畢竟,你我也年輕過。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