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9/2020
【善用科技】Cobot全球銷量創新高,協作機械人可望促進本地工業發展!
鄧淑明
鄧淑明
鄧淑明博士,榮譽勳章,太平紳士,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鄧博士於九十年代創辦 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專門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和提供相關解決方案。鄧博士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除了GIS本業,鄧博士對ICT行業、電子健康、環境保育、初創企業及智慧城市等經常提出建議,並積極參與多個政府及民間組織,致力促進香港科技及社會事務發展。
鄧博士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廣受認同,並獲多項榮譽,包括:香港大學2009年理學院傑出校友、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香港美國商會2004年「最具影響力女性獎–年度傑出女青」及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等。
智慧城市5.0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指出,能夠善用科技的企業,生產力可遠較其他企業高10倍,無怪乎佔地小、價錢較低的協作式機械人(Cobot)近年銷量不斷創新高。根據英國研究機構Interact Analysis的報告,2017-18年全球Cobot 銷量較前一年上升六成,預期今年會達到10億美元,到2027年更可躍升至56億美元,佔據全球機械人市場的三成。
Cobot較傳統工業機械人的體積小,靈活性強,應用範圍更廣泛,例如包裝、質量檢測、操作機器、組裝、焊接等多個工序。再加上,與大型機械人動輒數以百萬港元的價格相比,Cobot較為廉宜,一般在數十萬港元之間,兼且可以24小時年中無休地運作,所以愈來愈受中小企業歡迎。
大部分Cobot都毋須用戶懂得編寫精密的電腦程式,操作簡易。早前,東京國際機器人展中展出了一款雙腕型機械手臂,可以配合虛擬實境(VR)訓練系統,操作員只要佩戴VR眼鏡,便能以機械人視角看見前方的影像,經過多次重複的動作去操控機械手臂後,機械臂就學會操作步驟,然後懂得摺毛巾、拿取物件,甚至「整沙律」等動作。日本Denso公司也有一款機械臂,標榜「不用專業知識」,示範影片中,操作員手握機械臂如同握住小孩的手寫字一樣,不一會,它就學曉了動作。
在香港,有機械臂炒牛河的短片在網上熱播,機械臂從燒鑊下油,再到拋鑊快炒,過程流暢,期間廚師只需要配合放下材料,便能炒成一碟賣相不俗的乾炒牛河。由此可見,廚師在Cobot的協助下,不僅可以避免重複「拋鑊」的動作,減少手部或前臂的勞損,還方便控制食物的味道和品質。
事實上,香港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再工業化,強調應用創新科技打造高增值製造產業,連帶Cobot也日漸普及。例如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的40多件創新科技裝置示範中,有煤氣公司現已採用的「外部喉管維修機械人」,它專做檢測及維修工作,譬如在大廈外牆,機械人可在喉管上打磨及髹油,全程由在室內的工人操作。另一款「零重力機械臂」助工人操作重型工具時也舉重若輕,大大減輕對身體的勞損。
企業應用機械人可有助提升生產力,保障員工的職業安全,已成為大趨勢。然而,這卻令到不少人擔心飯碗不保,尤其疫情下就業市場持續惡化。事實上,有很多數據證實,機械人除了可以分擔我們的部分職務,還能創造不少全新職位及工種,如懂得操作Cobot的專門技術人員就是一例。
疫情令香港重現了久違的工業生產,例如口罩生產,不過,這些生產仍以人手製作為主,甚少配合先進科技。我期望本港建造業可多引入如Cobot等創新科技,免卻工人從事重複的工序和保障職業安全之餘,更可加入先進功能,提升生產能力,讓本地建造業百花齊放,打造更多蜚聲國際的香港品牌。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