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022
聯匯制度的安危存廢
1996年8月,我曾在報章刊登了一篇關於聯繫匯率的科普文章,題目是《聯繫匯率的危與安》。在此文中,我指出一個簡單但又明顯的事實,港元是可以被炒的,而且並非堅不可破。
這觀點與當時金管局的主流思想大相逕庭。金管局認為,聯匯制度有一自我防禦機制,炒家來炒,只是送死,就算有炒家沽空港元,導致大量人提取港元換成美元或其他外幣,港元的利率自然會隨著資金的流出而上升,這便又會對資金產生吸引力,讓它們回流香港,所以聯繫匯率不會崩潰。
(資料圖片)
金融海嘯後大量資金淨流入
這個機制確有此功能,但它是否能運作良好,非常倚賴一個條件,便是人民對港元有充足信心,願意為了賺取高息而買入港元。假如人民因某種原因認為港元可能面臨不測之變,利率愈高便只會使他們覺得愈不對勁,更不敢冒險持有港元。一旦如此,雖然每一張港元鈔票都有超過百分百的外匯儲備支持,如果把港元銀行存款(數額遠大於鈔票量)提走換成外幣成為潮流,聯繫匯率是守不住的。一年後,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殺到香港,炒家食髓知味,接連襲擊港元4次,香港變得風雨飄搖。在1999年9月,金管局改進了防護機制,再炒港元便困難得多,聯匯制度也就安定了20多年。
2008年9月金融海嘯出現後,大量資金湧來香港,從那時到今天,資金淨流入香港的數額幾近1.8萬億港元,以致今天的貨幣基礎高達2.13萬億,等於2008年時的6.45倍。流入的資金近7成被金管局吸離市場,否則香港的通脹必會非常嚴重。有了這麼多資金停泊在香港,聯匯制度的確相當安全,世上沒有私人炒家有足夠力量造成萬多億港元流出香港。要知道,1997年時機制不同,三幾十億的沽空便可造成巨大效果,今天卻要萬多億才有相近效果,而且過去10多年流入的資金當中,恐怕有相當一部分是內地資金,國家隊不離開,其他基金根本動搖不了港元。
美技術上可充公港外匯儲備
從以上角度看來,聯繫匯率暫時是安全的。不過,私人炒家無法撼動聯匯,不等於美國政府不能。港元要選擇一種貨幣掛勾,發行後者的國家必須與香港關係良好,若是與「敵人」的貨幣掛勾,豈不危險?一年之前,也許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杞人憂天,但美國發動對俄羅斯的制裁,凍結了俄3千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後,誰敢說這種憂慮是無聊的?本來美國1976年立了一條《主權豁免法》,美國政府或個體都不能奪取其他主權國家的資產,所以耶倫也表示美國其實並無法律根據去凍結俄的儲備,但從實際行動看來,美國政府根本不理會這自訂的法律,不但凍結俄羅斯的儲備,阿富汗、委內瑞拉的儲備美國一樣動手,也曾威脅伊拉克要聽話,否則她的儲備也會不保。有了這些先例,難道我們不應考慮一下,一旦美國充公了香港的外匯儲備,香港要怎麼辦?不要幻想美國無此能力,技術上她是做得到的,問題只是她願不願意做。
多些國家或地區用美元作為外匯儲備,或願意多買美國債券,對美國是十分有利的,美國要借債度日,怎會願意建立一種賴債的無賴形象?但當美國總欠債太多時,她賴債的誘因便增大,只要拼命抹黑債主,或許可找個藉口渾水摸魚把債賴掉不還,德國在第二次大戰前也用過此技,但最後也觸發了世界大戰。從美國的角度看,倘若時機適合,把香港擁有的美國債券一筆勾銷,並非不可想像,只是代價也不小,可能會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及戰爭,所以美國必須盤算清楚,不敢輕舉妄動。
如此說來,聯匯制度也未必受到即時威脅,香港繼續持有大量美元儲備,雖會因美通脹高企而十分吃虧,但社會習慣了這制度,而且它有助吸引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用與美元掛勾的港元計價,對港金融市場有利,但香港仍像有一把利刀懸在頭上,不知美國何時會失去理性,殺雞取卵。
金管局宜規劃聯匯備胎方案
其實美國就算如何盤算,也不應得出要摧毀香港聯匯制度的決定。但近年美國政府的行為頗為失常,不顧自己及世界長遠利益的舉措層出不窮。舉個例子,美國用在疾病控制中心及環保局的總預算,只等於最近撥給烏克蘭購買美國軍火的400億美元的一半,戰爭比抗疫及環保都重要,這如何可使世人相信其政府不是受到好戰分子的控制?從前美國政府總有不同力量的制衡,現在則是好戰分子獨大,將來對中國及香港採用攬炒策略又有何奇?
我們在聯匯制度存亡的問題上,倒應學習華為的態度。在美國發動攻擊華為之前,華為是盡了一切努力使用Android的技術,不去脫勾,但同時她也花大氣力發展鴻蒙等備胎,以防不測。香港金管局除非不介意懸在頭上的刀隨時會跌下,也應小心規劃一個聯匯的備胎方案。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