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7
北京三勸 曾俊華為何仍堅持?
據說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將於這兩天辭職,宣布參選,究竟中央要多少時間才批准辭職,正式免去林鄭月娥政務司司長職位呢?
中央的取態有三個可能性:
或
1. 短時間內(兩天左右)批准林鄭辭職,同時批准財爺的請辭;此較為合情合理,從批准時間的快慢已可給外界一個十分清楚的訊息,就是挺林。
2.短時間內(兩天左右)批准林鄭辭職,至下周初才批准財爺的請辭;此效果相若,但意圖更明顯,就是貶曾。
3. 短時間至下周初批准林鄭辭職,但仍不批准財爺的請辭,甚至拖至林鄭宣佈參選後,才批准財爺辭職;此不但是挺林貶曾,而是北京作了決定。
相信中央是不希望有兩個司長同時參選,同場較量。因為他們都是公務員出身,一同參選,兩人組織的班底肯定有不少公務員,勢必令公務員團隊分裂,香港以後的管治更加困難。
最近有媒體做了一個過去10年林鄭月娥和曾俊華的民望比較,發現2014年之前林鄭月娥的民望一直高於曾俊華,唯獨到了2014年佔中之後,林鄭民望支持率開始低於曾俊華,該媒體沒有作出任何分析,只說在2014年後多了甚麼人支持曾俊華。
佔中事件極具爭議,林鄭披甲上陣,西九情況一樣。如她在西九記者會上說,若要民望便不要做有爭議性的事,林鄭月娥經常做的都是有爭議的事。
反觀曾俊華作了九年財政司司長,他做過什麼?不做不錯,就是沒有做錯了甚麼,更加沒推動過任何具爭議性的政策,加上他懂得利用輿論和走位,民望故可維持高位。這正正反映他不能算是一個有承擔的司局級官員。
他是財政司司長,只算是一個掌櫃,賺錢的不是他,收數的不是他,出糧的也不是他,他只負責把錢放入夾萬,他的能力何在?
回歸前,不少人已經批評說香港不能只靠金融和地產去發展,回歸了20年,我們仍然是金融和地產,他作為財政司司長,做過甚麼可以指引香港?更不要說走未來10年的路?
以他謹小慎微的公務員性格,和一直以來給人的形象都是好好先生,更以「薯片叔叔」形容,他又怎會堅持做一件中央不支持他做的事呢?
在橫洲事件上,他不是說「You always agree to your boss」嗎?為何這次不同意?
在特首選舉上,他確實可以尋找15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支持參選。但中央政府對特首有最後委任權,若中央政府不同意任何人出任特首,那個人是不可能出任的;即使那人被選舉委員會委員選了出來,當然這是憲制危機,相信中央政府絕對不會讓這種情況出現。但從政者絕不可能不考慮這因素,當中央政府於他辭職一個月後,仍未批准,免去他的職位,這個訊息十分明顯,但他仍堅持下去,究竟為了甚麼?
如果你老闆不想你做的事,你會繼續做嗎?如果他已經再三叫你不要做,你還會堅持嗎?只可以說背後支持他的力量很強大,大到足以令北京有戒心。
10天前,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就香港特首提出了四個標準 :
1. 愛國愛港
2. 中央信任
3. 有辦事能力
4. 受港人支持
此四個標準跟他五年前所提的三個標準多了一個,就是「中央信任」一點。
此外王光亞亦提到,中央政府會審視各候選人的參選政綱和施政理念,此話何解呢?如果中央政府不同意某名候選人的參選政綱和施政理念,將會怎樣處理?
這些話正是中國文化中「名不正則言不順」的體現,就是昨天不是早已說了「要得到中央信任」和「審視候選人的參選政綱和施政理念」,今天如果有人得不到中央信任,有人的參選政綱和施政理念不合意,中央政府肯定出聲,而這將會影響選委的投票取向。
大家都知道一個香港特首不可能不得到中央信任,這是我們心裏知道,口裏也說的,但回歸20年來從沒有中央官員說過,這一點於此時此刻宣之於口,絕對不是信口雌黃,更不是說給我們聽的,而是先旨聲明,有備而來。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