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2021
行catwalk的英國航空母艦亞太行
7月26日媒體報道,英國皇家海軍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穿越馬六甲海峽,正式在南海進行所謂的「自由航行」。雖然英國政府宣稱航母不會進入「爭議」海域,但此舉仍然是相當具挑釁性的行動,故此不僅中國海軍艦艇全程追蹤,而且也引起中國網民的大肆批評。這當然是一種非常無禮和帶有軍事威脅的武裝航行,正如在朝鮮戰爭結束後,彭德懷元帥(當時尚未受銜)曾經發出一句振聾發聵的講話:「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因此,有些英國媒體用「無敵艦隊Armada」來形容這次航行,不無諷刺意味,因為無敵艦隊並非真的無敵,而本義是指在1588年被英國海軍殲滅的西班牙海軍,而當時英國在位君主,正是這位用以命名這艘航母的伊莉莎白一世女王。
(iStock)
不過,本文倒是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英國這次航母亞太行:行Catwalk!這艘號稱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航母,不僅僅作為海軍利器來出航,不能排除是同時用作向沿途各國展示的「貨辦」,為推銷英國造的軍火做宣傳!這不是甚麼天方夜譚,英國銷售航母並不是沒有先例的。據統計,從1918年英國建造第一艘百眼巨人號HMSArgus航空母艦開始,到2019年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服役,近百年以來合共計劃建造53艘航空母艦,實際建造了40艘,另外13艘因為資金不足或者技術設計不合要求而取消建造計劃。而在實際建造落水的40艘航母之中,可以分成九個等級或者說系列。例如,今天這艘伊莉莎白女王號就是屬於最新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排水量6.5萬噸,同一級別的另一艘航母,就是上文提及的威爾斯親王號。
不要以為這九個等級系列的40艘航母,都是編入皇家海軍作實戰使用。早在二戰尚未結束的1940年代末,英國生產的航母已經是既供應自己海軍使用,又租賃和銷售給盟國(主要是法國和英聯邦國家)海軍。例如,1944年落成的HMS Colossus巨人號,先租後賣給法國海軍;1945年落成的HMS Warrior勇士號,也是先租給加拿大,1958年賣給阿根廷。例子不止這兩艘,甚至在九個等級的航母中,有兩個等級系列完全是為了銷售,不是為了裝備皇家海軍的,分別是HMS Colossus巨人級和HMS Majestic威嚴級。從1944年出售第一艘航母給法國,截止到2005年把1980年落成的HMS Invincible無敵號賣給土耳其,這40艘實際建造的航母有10艘是銷售給外國的,佔總數的四分之一,比例不可謂不高。
另外,英國的航母商業業務並不是僅僅是建造下水後直接銷售出去,而是包含先租後售、只租不售、自用後售、只賣艦不賣戰機和母艦戰機同售等不同模式。當然,其他先進國家的武器裝備一樣會作如此處理,但把航空母艦作這種商業業務的國家,並不太多。無可否認,論海軍和海空軍實力的首位,美國是當仁不讓的。但問題是美國的體諒太大,航母的規模也太大,不是一般國家能夠消費得起和消受得起的。於是乎,退而求其次但同時又享有百年海軍大國「歷史商譽」的英國造,自然就填補了這個市場!
再看看伊莉莎白女王號所途徑的國家,地中海沿岸國家對航母沒有需求,但到了印度洋卻未必了,首先印度肯定有需求,何況印度在1957年和1986年都曾經購買過英國製造的航空母艦,分別是大力神號HMS Hercules和愛馬仕號HMS Hermes,在今天中印爭鋒的大環境下,印度買不起美國航母,但對英國航母卻依照需求高漲。當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之後,東南亞各國尤其是與中國有南海爭端的國家,雖然購買航空母艦是一宗可望不可及的「大宗商品消費」,還不如依靠東盟集團協防以及依靠美國。
不過,東盟再怎麼協防,且莫說不是所有東盟成員國都與中國有南海爭端,且莫說有部分東盟成員國與中國關係非常緊密,就算東盟真的協防,也不可能頂得住一艘接一艘航母下水的中國海軍。依靠美國,等於在中美博弈之間選邊站,這又是東盟國家萬般不願的。因此,一艘英國航母在南中國海作catwalk式「自由航行」,說得刻薄一點,宛如一個家道中落的富家小姐在對一眾新興土豪展示風姿。廣東俗語話齋,爛船都有三斤釘。雖然未必買得起,或者買了也未必用得上,但總是撩得人心如鹿撞。然後英國人再加一「增值服務」:7月17日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英國將派出特種部隊前往亞太,協助東南亞與中國有爭端的國家進行對抗中國的軍事培訓。對軍事的需求,一如對其他商品的需求一樣,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最後,用英國皇家海軍第一海務大臣羅達金Tony Radakin海軍上將的話作結:「哪裏有海軍,哪裏就有貿易;哪裏有貿易,哪裏就有海軍!」從傳統意義來理解,海軍是用作保護海上貿易商路的,但中國海軍從來沒有威脅過英國的海上貿易商路。故此,這句話中的貿易到底該怎麼理解?不言自明。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