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2025
拜神政治學風行台灣
在台式民主制度下,政治人物除了勤走基層向民眾拉票外,遇到選舉或各式政治難題,到廟中拜神更是向支持者明志和表達立場的慣例。不過,輿論近日議論的,卻是神不能亂拜。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及京華城和政治獻金等弊案,被羈押後兩度提出抗告,獲准以7000萬新台幣保釋候審。他隨即前往新竹城隍廟參拜,沒想到第二天法院就駁回抗告,當庭收押禁見至今,柯文哲再提抗告也被駁回。無獨有偶,同為民眾黨的新竹市長高虹安,因涉詐領助理費被起訴,也是拜完城隍爺後,遭一審判有罪被停職。
不少網友和政治評論員,貼出新竹城隍廟的對聯:「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善報惡報遲報速報終須有報」。往後幾天,城隍廟在Google評論區,因柯文哲再度被收押,給五星評論驟增。更有不少網友留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非常靈驗城隍爺不保佑壞人,壞人還自己跑去拜,真的是廁所點燈(歇後語為「找屎」,「屎」普通話與「死」幾乎同音)」。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到廟宇參拜後隨即被收押,「神不能亂拜」成新聞熱話。
輿論和網友反應,反映出台灣民眾非常相信廟宇的影響力,筆者多年前亦有另一種體驗。
2009年採訪時任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所到之處都有民進黨及綠營側翼抗議,而且必定企圖衝進參訪地點引發衝突,但當中竟然有一處例外。陳雲林一行前往台中大甲鎮瀾宮向媽祖上香,綠營民眾很安分地站在封鎖線外觀望,沒叫口號也沒有要衝的意思,讓外地來採訪的記者十分納悶。
詢問幾位穿著黑色上衣、在現場維持秩序的年輕人,得到的答案都是民進黨不敢。因為鄉下地方,幾乎都認得出抗議者家在哪裏,如果不安分,晚上自然有人「拜訪」,讓他們不敢亂來,答案反映出宮廟在地方的勢力。
也因為地方宮廟的勢力和影響力龐大,每到選舉都成為候選人必拜之地。2020年總統大選,民進黨蔡英文對上國民黨的韓國瑜,從前一年5到11月投票前的行程,傳媒做出非常有趣的統計:爭取連任的蔡英文共安排了137次的拜廟行程,佔了總行程的21%,被國民黨譏笑為「宮廟總統」。相較之下,韓國瑜同一段時間內也有113次拜廟行程,佔總行程23%,其實不遑多讓。
媽祖在台灣民間信仰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兵家必爭之地。每年台中大甲鎮瀾宮和苗栗白沙屯拱天宮出巡,媽祖起駕當天,藍、綠、白各黨主席和島內領導人物都爭相出席,起駕扶轎更凸顯政治人物的地位,被各黨派視為必修的媽祖政治學。
每年大甲鎮瀾宮和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出巡,政治人物都爭相到場抬轎。
台灣政治人物的行為,其實出發點並非迷信,而是經過精心計算的拉票手段。相較於選舉造勢場面,一般都是各黨花大筆錢,從其他縣市動員支持者到場,看到人山人海,並不代表這些人有投票權,更遑論最後是否會投票支持。
各地廟宇則是當地信仰中心,居民閒時聚集聊天之處,候選人拜過一次廟之後,不代表就可以得到地方信眾的支持,但是「有跑有機會」。因為在政治人物拜廟之後,就有機會成為當地人討論的話題,看到人山人海的場面,會使本來不支持的民眾產生同儕效應,認為這個政治人物有很多同鄉支持,進而考慮自己是不是也投他一票?而更不要臉的,還會事後透過傳媒放出風聲,暗指這間廟宇公開支持這位候選人,影響選民風向。
過往不少人批評島內政治人物不問蒼生問鬼神,其實鬼神只是拉票的工具罷了,參拜時是否有敬畏之心,真是值得懷疑。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