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1/2023
美經濟,看消費
市場繼續留意著美國的經濟表現。上周感恩節的消費情況固然是其中焦點,而投資銀行對美聯儲局減息,也會有截然不同的預期。至於信甚麼或信哪一邊,投資者很容易會企錯邊,還宜審慎再審慎。
今年感恩節消費情況,市場解讀竟也迥異。根據Adobe Analytics(AA)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美國「黑色星期五」網上消費交易額達到98億美元新高,同比增長7.5%,優於預期。在「黑五」之前的感恩節,網購消費同比增長5.7%,優於去年同期的2.9%,也略優於AA預測的5.5%。於是AA便預計,今年美國假日總銷售達到2218億美元,同比增長4.8%。
不過,美國農業局聯合會餐飲調查卻顯示,2023年感恩節大餐人均消費同比下降4.5%,為2020年以來首次下降。此外,美國零售聯合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預測,今年聖誕節消費同比增速或速降至3%,美國假期消費數據也顯示,美國消費支出出現乏力跡象,估計消費是受到持續通脹和高息的壓力。同樣是感恩節消費,一升一跌,信哪一邊?其中關鍵,可能是網上與實體消費的分別。
美消費者荷包乾
不過,有分析認為,美國消費者已荷包乾涸,而今年的「黑色星期五」更被指為「黑旗星期五」(Black Flag Friday),因它就像美海灘上豎起黑旗警告「不要下水」;或像賽車手遭黑旗示意,要結束比賽。「黑旗」有危險、結束,甚至哀悼之意。對美國消費市場悲觀的觀點主要來自4個觀察:
(一)、美聯儲局有報告指出,美國有八成基層家庭的財務資源比疫情前還要少。這批家庭佔龐大人口,估計他們的現金儲備今時(2023年第三季)已耗盡,這對社會的影響不容小覷。
(二)、美國打工仔有一半要靠做兼職來賺更多錢,以紓解因假期消費而造成的財務壓力。根據PYMNTS Intelligence和LendingClub的一份調查顯示,有一半的打工仔除了工資之外,還有其他收入來源,包括做副業或兼職,以及其他幫補。有逾兩成受訪者更表示,假期消費是造成其財務壓力的主因。
(三)、度假及奢侈品的「報復性消費」已耗盡了儲蓄,並增加了信用卡數的負擔。
(四)、貧富懸殊惡化。美聯儲局資料顯示,美國1.32億個家庭中,收入最底層的50%,即全國3.31億人口中的1.655億,今時只擁有全國金融資產的2.3%(圖一),哪會有餘錢可供消費?美國中產階級擁有的總資產百分比也一直在下降(圖二),這也進一步解釋了第二個原因:為甚麼美國有一半的打工仔需要加班或兼職的現象。如果感恩節或「黑五」的消費市道真的不好,那可能便預示著美國的消費力薄弱,甚至已被通脹掏空了。
不但市場對美國近日消費市道的看法可以「向左走,向右走」,連投行對減息政策的預期,也可迥然不同。留意,今時投行已只集中討論減息,而不是加息或更高利率,持續更長時間(higher for longer)了。
大摩:深度衰退 高盛:經濟軟著陸
瑞銀最近估計,美聯儲局將早於明年3月便開始減息。另有兩大投資銀行:大摩和高盛,卻分別預期美經濟將出現深度衰退,以及經濟「軟著陸」。與大部分投行一樣,大摩和高盛都預期明年減息,只是減多減少有別,也取決於對經濟表現的預期,而它們預期美經濟的分歧,主要可能在失業率上(表)。
今時投行普遍認為,美國在未來12個月,約有六成機會出現經濟衰退(即有約四成機會不會衰退),但高盛卻認為衰退的機會小於兩成,在投行中,這無疑是較少數的意見。
投行認為衰退無可避免,是因為:
(1)、美國人的信用卡拖欠率上升。今時美國人信用卡拖欠率已超越了2019年的高點,即使美國第三季GDP增長率高達4.9%,也是近兩年以來最亮麗的表現,經濟似好,但第三季的消費卻特別多,遂令信用卡拖欠率,甚至違約率(「走數率」)大幅上升。美國人荷包乾涸,也影響到市場資金枯竭。
疫情期間,美國政府曾為民眾提供不少經濟支援,但從美國人的儲蓄率一直下降可知,美國人已花光了政府所給予的援助金;花光後,那些人若沒有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在通脹高企的壓力下,惟有碌卡消費,容易導致拖數或走數。
(2)、消費者信心下降。當碌卡消費一族以債冚債,其後醒覺到循環貸款利息可高達22%時,便會導致消費者信心下降。不過,有分析則指出,這只是美國消費人口中,尤其是年輕人普遍的現象,會否蔓延到中、老年人的消費,有待商榷。
(3)、零售旺季聘請人數下降。同樣與感恩節消費市道有關,但今次是老闆因素。在感恩節至聖誕前這段期間,零售商少請了人。如果對第四季的生意樂觀,零售老闆聘請臨時工、兼職的態度便不會這樣。10月份招募員工較少,可見零售商除資源較為緊張之外,對旺季生意額的預期也很審慎。
(4)、油價。外圍因素方面,油價曾於9月一度超越2022年的高位,並即時拉高了通脹,但今時美國1加侖汽油已回到3.4美元水平,更跌破了2021年的水平,即是11月油價比前年更平(圖三),遂認為通脹下行將成趨勢。
不能只看「老闆數字」
有人認為,今時消費市場的感覺雖不特別好,但公司市場(或稱「獲利市場」)卻不差,其中美國5大科技股公布的業績都比市場預期為好。如果企業獲利是先行指標,PPI應該領先於CPI,以反映經濟實際表現,因為企業會比消費市場、一般消費者更加敏感。加上美國中、老年人暫沒有違約的跡象,包括房貸等。美國人負債狀況還算好,因此不會帶來系統性風險。
不過,筆者認為,以上觀點都只看「老闆數字」,如果一般消費者床頭金盡、口袋無錢,經濟怎會好起來?美國真正的經濟狀況,看美國人的消費便知。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有學者倡60至65歲以下長者之2元乘車優惠,設每月補貼上限700元,你點睇?►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