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2/2019
教孩子理財 不是投資
李錦
李錦
兒童及青少年理財教育推廣基金 聯合創辦人
-香港教育大學博士、兒童及家庭教育碩士,香港大學金融碩士, 墨爾本大學經濟學士
-主講超過200場「親子、理財」講座及研討會
-與中、小學校及社區組織合辦「4S課程」,以非牟利推動理財教育
-著有親子理財暢銷系列《理財錦囊》,《從一元開始》及《從父母開始》
-30年金融經驗,前投資銀行董事、證券策略師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ildfinancialeducation
Email:childfinancialeducation@gmail.com
Whatsapp:5233 6418
親子理財
本欄每月更新
「我們應該是透過利是錢教導孩子學習理財,不是學習投資,更不是投機。」
除了長輩送贈金錢表達心意,孩子最先接觸金錢的途徑是零用錢和利是錢,正是父母能夠掌控,所以一開始教導得好,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成長路上與父母的磨擦會相對少很多。筆者希望多寫一篇關於利是錢的文章與家長交流。
過了春節,父母會和子女拆利是。建議家長可借機會向子女上一堂理財課,灌輸財富可以累積、複息效應及學會等待的理財基本概念。
把利是錢存入銀行,但切忌在子女面前著眼存款利息多寡,以免令他們錯誤植根「銀行利息少就無用」的想法,最終抗拒儲蓄。筆者過去接觸不少青年/中年人沒有或過低比例的儲錢,其中原因包括以樓價貴或銀行沒有利息/低利息為籍口,所以寧願花掉也不願儲蓄,即時享樂,不計劃將來。
讀幼稚園的孩子對於數字概念不清晰,因此家長只需要為子女存起利是錢即可。不過7至8歲的小學生,已開始理解「想要」與「需要」的分別,金錢的重要,並有個人喜好、會開始有想買的東西及與人分享;因此是一個理想時機學會自己將利是錢存入銀行,並學會只要等待,便可因而獲得利息。
投資只是理財一部分
至於初升中學的孩子,社交圈子擴闊,想用錢的事項更多,甚至會想購買相對貴的電子產品。家長宜先強調利是錢不應該一次過花光,超過某個數目例如$1000,要經父母同意,並建議可留待生日時再買,趁機進一步加強等待的概念。
不少銀行均有提供兒童戶口,部分更以別緻迎新禮物或以稍高利息作招徠,但筆者建議家長應盡量選擇仍會提供存摺簿的戶口,以便子女可隨時實物看到財富累積與利息收入。
筆者強調家長不宜隨便批評銀行利息低、或堅持只做最高息的投資,以免孩子將理財焦點錯誤放在短期回報上。我們應該是透過利是錢教導孩子學習理財,不是學習投資,更不是投機。
「我們要訓練孩子等待,教他們甚麼是複息效應、甚麼是累積財富。打好理財底子,投資只是理財一部分。他們將來才不會投機,因為投機就是趕住賺快錢;不會亂買東西,因為願意等;他們更加願意儲錢」。
按:部分內容摘錄自AM730的訪問。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