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2014
反貪腐對經濟的衝擊浮現
幾乎一夜之間,上海二手房市場的求售房數量翻了一倍,成交量跌了一半。除了浙江民企資金趨緊要賣房套現外,反腐敗向縱深發展,導致官員們紛紛脫手住宅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腐敗房沒有標簽,甚至難以定義,但是此次房市調整重災區在豪宅,多套房同時放售,低調交易、劈價成交,多少可以窺出端倪。降價求售受到媒體的渲染,帶動更多的賣盤入場,對本來就開始出現購買力耗竭的房市構成新的衝擊。開發商降價套現,更令投資者觀望。
北京的市況發展,與上海如出一轍。不少省府的房市也面臨同樣的情況。房地產市場走到這一步,有自身供求上的失衡、庫存上的憂慮,房價虛高導致基本面的惡化。不過也不容否認,反腐敗帶來市面上供應的增加,成為近期房價走低的一個催化劑。恐怕這是執政當局推出反腐敗時,始料不及的。
不僅房地產受影響,固定資產投資似乎也因反腐敗而停滯。領先指標PMI最近有趨穩的跡象,人民日報甚至以此推斷中國經濟開始企穩。事實上,中國的PMI每年2-4月都呈上升態勢。農曆新年後工廠開始下訂單,建築也進入開工高峰期。自從2005年PMI問世以來,平均2-4月份PMI上升3.5個百分點,而今年僅微升0.2百分點,所以情況並不妙。
這個的背後,是地方政府「不作為」。近來官場文化出現了不少變化,GDP增長這個升官考核指標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反貪腐的浪潮卻一浪高過一浪。任何新項目上馬,都可能被查中間有無利益瓜葛,於是地方官們多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翹起雙腳不再做事了。今年春季,已開工工程有些在趕工,但是新開工基建項目很少。反腐敗,未必是唯一拖累投資的因素,但一定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農曆新年前,年貨滯銷,大賣場生意尤差。一般市民的消費行為未見大的變化,但是國有企業和機關部門利用公款買年貨為員工發福利就基本上銷聲匿跡了。有估算認為政府與國企開支,佔中國零售額的兩成,這些灰色地帶的三公開支銷聲匿跡了,連累第一季度零售增長速度降至十年來最低水平。
反腐敗,乃中國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乃經濟再起飛的必要條件,關乎中國的未來,筆者舉雙手贊成。但是改革必有成本,上述現象便是改革的副產品。惟有改革,才能將中國經濟拉回到正常的、可持續的增長軌道。不過如何穩住經濟,不令其為改革添亂同樣重要。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