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2013

不同才是真正和諧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本周介紹孔夫子的一句話: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近年來,中國和香港社會不斷有強調和諧的聲音,北京奧運開幕式也以萬人步調動作齊一,而最後突出一個「和」字。中國先秦哲學中開始提倡「和」。「禮之用,和為貴」,是《論語》的話。而孔子在《論語・子路第十三》中所說的以上這句話,就最能說明「和」與「和諧」的境界。

 

  「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我們首先要承認,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人的認識、想法、利益、追求都不相同,綜合來說,就是「人心之不同」。「和而不同」,是承認和尊重「人心之不同」,有這種承認和尊重,就可達致人際、社會、國際之和諧。若不承認和尊重人心之不同,那就是「面和心不和」的小人。表面上雖「同」但實際上各有自己利害的盤算,是「同而不和」的假和諧。一個社會必須容許和尊重每一個個體的「不同」。「不同」是出於自然,因為人的意識千差萬別,正因為有不同的事物互濟互克,不同的意識切磋砥礪,才能令世界進步,令社會生機勃勃,奼紫嫣紅。「和而不同」正是千變萬化的世界得以存在的自然之理。只有和而不同,才能達致真正和諧。若硬要追求表面上的統一,強要千人一面、眾口一聲,那麼表面上是「同」了,但卻是「同而不和」,實際上社會正蘊藏著分崩離析的暗湧。

 

  如果追求和諧就是不容許社會有不同聲音,要所有人的見解都一樣,全國人民都只可以依循「毛澤東思想」,而不可以有自己的思想,那麼過去的教訓就是導致經濟瀕臨崩潰邊緣。「同而不和」不但是小人的處事之道,而且是令整個社會趨於毀滅的定則。

 

  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