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2013

電影巨匠小津安二郎 做出最純粹「豆腐」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今年三月,台灣出版了小津安二郎一本文集,書名是:《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

 

  這是小津安二郎唯一文集,獲小津家族首肯,在適逢這位日本電影巨匠冥誕110歲的時候紀念出版,獨具意義。書中精選39篇小津安二郎在各大報章雜誌上的電影見解、幕後花絮,文字透露出他對電影的愛、拍片時的各種堅持。同時另收15件小津於二戰期間在戰地時與家人朋友往來書信與投稿文字、1篇獨家專訪、小津自評53部劇情作品。

 

  書名取自小津的一段話,他說:雖然有人跟我說,「偶爾也拍些不同的東西如何?」但我說過,因為我是「賣豆腐」的,「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哩飯或炸豬排,怎麼會好吃呢。

 

  這段話是甚麼意思?台灣導演傅天余說:「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就像一塊最好的豆腐。用最好的黃豆和最好的水做成的最簡單、最純粹的一塊好豆腐。」

 

  拍片40年,他賣的是甚麼豆腐呢?是平凡。拍普通人,說簡單故事。以人生的餘韻取勝。真的像豆腐那麼純粹和有餘味。

 

  他拍出日本人的性格中,一種獨特的、如禪宗的時間觀,就是「瞬間不變的永恆」。這跟中國不同,中國多描寫「時間長流之中的變遷」。所以你看到日本有許多經營了上千年只賣一樣東西的小店,或千年的溫泉旅舍,在中國則是求變和追求多樣化。小津的電影都是平淡而雋永,非常簡單的故事,卻留有一種餘韻,正是徘徊不去的人生恆久之理!

 

  文集中,有一篇記他中學畢業就開始電影生涯的感受。寫於1953年,撮要如下:

 

  以前電影院叫做「動態小屋」,在那空氣混濁的小空間裏待上10分鐘,就會頭痛,可是聽到宣傳車的聲音時,又無法逕自走過小屋前面而不入,電影就是具有這種不可思議的魔力。

 

  我在東京出生,在伊勢地區的松阪度過少年時代,看電影成癮。後來,甚至發現偷看學校禁止的電影反而比較刺激,樂此不疲。那時我也大量閱讀谷崎潤一郎和芥川龍之介的小說。

 

  父母希望我上大學,但我懷抱著不上大學也要闖出一番事業的抱負,當電影導演的心意堅定不移。

 

  幸好當時我叔叔把土地租給松竹電影,透過這層關係,我中學一畢業,就順利進入松竹的蒲田片廠。 現在說要當電影導演,別人會投以羨慕眼光,但當時那個年代,拍電影可是會被貶為「淪落成那樣的貨色」。話雖如此,依然無法阻擋我的決心。我19歲時進松竹以前,只看過3部日本片,好不容易進來了,對每部片子都看得很仔細。雙眼緊盯前輩的導演手法,在腦中摸索自己想做的導演方式。但我不輕易隨便模仿別人。說我固執,是很固執,這是個性使然,沒辦法。所以,我拍電影沒有師父,幾乎完全憑一己之力。

 

  如果以為導演總是拿著大聲公對著明星們頤指氣使,那就大錯特錯。我們經常夜不能眠、苦思拍攝順序和場面調度,光在旁邊看著都覺得累。但身在其中,也不知不覺培養出創作的樂趣。我自認天生好強不服輸,才能不向任何阻礙低頭,如今有幸成為自立的導演。

 

  平凡故事,帶出重要訊息,就是人要走自己的路。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

作者:小津安二郎

由   新經典文化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