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爭取科技自立自強,漸見成績。新能源車企比亞迪登上環球電動車銷量王座,通訊設備龍頭華為收入亦重新突破7,000億元人民幣,足證龐大內需市場有力支撐企業持續成長。由中美科技巨擘市值差異卻可見,市場對華企國際競爭力尚存疑慮,尤因白宮仍不絕打壓,中資務必力求上進,攻堅技術樽頸,突破政治圍堵。
比亞迪首稱王 華為克難登高
比亞迪去年末季破紀錄賣出52.6萬部純電能車,成功彎道超車,首度趕過交付48.5萬部的美資對手Tesla,冠絕全球。全年計,比亞迪則稍微落後。
雖然比亞迪全年表現亮麗,連同混能及商用車共售300萬台,一舉打入環球十大車企,可是市值依然僅約780億美元,即Tesla的十分之一,未能像對方憑藉頂尖智能駕駛和生產技術,給予投資者高速增長想像。
綜觀全球科企,只有蘋果、微軟和Alphabet等6家美資,比Tesla值錢;中資之中,連股王騰訊也僅及Tesla一半左右,多少反映各方對緊張地緣局勢、政策變數,以及產品服務海外競爭力的顧慮。
華為剛曝光的內部信件便形容,終端業務是經歷美國多輪制裁的極端困難後,才頑強地活了下來,如今終於重返賽道,誓言未來10年加大研發投入,從「根技術」尋求突破。
據公司董事長所指,終端業務表現勝預期下,2023年銷售額料超越7,000億元,意味按年至少增長9%,創下美國兩任總統2020年開始重重設限後,最好的表現。
華為去年自主研發的智能手機Mate 60 Pro突破白宮禁令,用上中芯國際生產的7納米先進製程中央處理器,尤令全球訝異。加拿大研究機構TechInsights分析,華為其實還以中企製作的射頻及功率放大等零件,取代不少美國供應,反映兩國「技術差距正收窄」。
在內地,華為乘著愛國情懷,8月底發布旗艦機款後隨即引來搶購,第3季整體手機市佔率驟升至12.9%,名列第6。不過,要以多重曝光技術生產高端芯片,始終令產能和成本此消彼長,妨礙打入中低檔市場。
美國打壓不斷 須攻關鍵技術
即使單計高端市場,有別iPhone價量兼備,助蘋果去年全球穩奪71%市佔,且有等閒高見100%的加成(mark-up),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指,大有進步的華為,仍只拿下5%份額。
無論新能源汽車,抑或智能電話,中國在各前沿科技領域,不斷湧現出色企業,逐漸全面涵蓋高中低不同價格和技術檔次,產業鏈亦趨成熟完備,但在海外,今後仍要致力擺脫質素不及歐美日韓等對手的偏見。
顯而易見,中企愈是成功,美國愈會加碼壓迫,如今步入大選年,當地政壇更不會有半點鬆懈。
繼今年起凡用上中國電池原料的電動車,均不再符合美國官方補貼資格,總統拜登也剛被揭發,逼迫荷蘭巨企ASML,提早停止對華輸出已非最頂尖技術的DUV光刻機。
過去兩天在湖北調研的總理李強,連環造訪了不同科企,促請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把科研成果更多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更大突破,這正是中央對科企的期望。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