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乳癌診斷治療方案 中醫身心靈調治分享
香港2024年5月20日 /美通社/ --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亦是第三位致命的癌症,影響的家庭不計其數。根據衞生署的資料,在二零二一年,女性乳癌新症個案達6400宗,按年上升13%。於二零二二年,共有792名女性死於乳癌。為提高大眾對乳癌的關注及傳遞乳健知識,香港乳癌基金會(基金會)於5月18日在香港灣仔帝盛酒店成功舉辦「乳你同行」醫學講座,並在基金會的Facebook和YouTube平台上直播。
中西醫協作是本港醫療服務發展的方向,今年講座特以解構乳癌診斷治療最新方案和中醫身心靈調治為題,八位專家講者包括香港乳癌基金會顧問理事會成員曾頤欣醫生,基金會管治委員會成員熊維嘉醫生,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關永康醫生、郭子熹醫生和趙頴欣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文龍醫生,香港乳癌基金會乳癌支援中心主管兼註冊護士陳嘉莉女士,及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專業顧問兼註冊中醫師歐國賢博士。此外,有乳癌康復者分享了她在抗癌過程中醫治療的作用,以及基金會提供的支援服務如何幫助她對抗惡疾。
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博士在致歡迎詞時表示,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亦是第三位致命的癌症,基金會一直致力為乳癌患者、康復者、其家人和照顧者,提供一站式乳癌護理,包括乳健教育,術前術後支援服務,和研究及倡議的工作。每年五月是基金會所訂的「乳癌康復月」,讓我們攜手合作,為乳癌患者、康復者及其家人燃起希望之燭。
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醫生表示,香港目前是亞洲乳癌發病率最高地區之一,並在過去幾十年中持續增加。為拯救更多生命,乳癌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一直在不斷發展,同時為支援不同階段的癌症病人,本港醫療機構亦將中西醫協作加入癌症治療方案,以提供更全面、個體化的癌症治療。是次醫學講座提供了有關乳癌診斷和治療的最新資訊,旨在幫助乳癌患者在他們康復的過程中應對挑戰,同時提高公眾的意識。
曾頤欣醫生提醒,雖然乳癌的發病年齡一般為四十歲以上,但年輕女性亦不容忽視其威脅。惟現時香港大部分乳癌個案都屬於自我發現而非經由乳房檢查發現。由於定期乳房檢查的習慣欠佳,病人往往在發現乳房出現硬塊或乳頭流血,才去接受乳房檢查。若不幸確診乳癌,癌症期數往往會較高。對於亞洲女性,特別是那些乳房組織較密的女性,乳房X光造影檢查通常與乳房超聲波檢查結合使用,以提高檢測的準確性。
熊維嘉醫生提及乳癌的治療方案是取決於患者的癌症期數和乳癌亞型。在特定情況下,醫生會考慮進行正電子掃描來斷定癌症的擴散程度。而乳癌大致可分為三個亞型:管腔型乳癌、HER2型乳癌及三陰性乳癌。根據不同的嚴重程度和不同的生物學特性,治療療法和策略會有所不同,例如採用術前治療。
關永康醫生指出在乳癌的治療中,放射治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港現時的放射治療主流為光子治療,惟治療過程或會損害正常組織。本港醫療機構逐漸引入質子治療,其特點是「精準度高、副作用少」,減低對周邊器官影響。但收費平均為傳統放射治療兩倍,期望技術成熟及廣泛使用後,費用能回落至大眾可承擔的水平。
郭子熹醫生提及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HR+/HER2-)乳癌的新治療方案,能大幅地改善患者的預後。例如,延長使用輔助性荷爾蒙治療的時間,可降低復發風險。在轉移性情況下,使用口服標靶藥CDK4/6抑制劑合併荷爾蒙治療,可有效延長無惡化存活期。
張文龍醫生表示,目前本港乳癌個案中約一成屬三陰性乳癌,較常見於年輕女性及遺傳性(BRCA1)乳癌,特點是生長速度較快,較易轉移到其他器官,復發風險較高,而且對一些常規的乳癌治療如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的反應不大,屬於「較惡」的乳癌。免疫治療配合化療作為術前治療,可以提升治療效果。
趙頴欣醫生表示,很多患者害怕治療乳癌必須進行乳房切除手術,但其實HER2型乳癌對術前標靶治療的反應甚佳。利用抗HER2的標靶藥再配合化療,一般能有效縮小腫瘤的體積,以便手術切除,令部分乳房得以保留,對病人的心理和生活質素都有很大的改善。然而,最終是否需要切除整個乳房還是保留部分乳房組織,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腫瘤的大小、位置、淋巴結轉移情況等。近年,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的出現增加了晚期病人的治療選擇。
歐國賢博士與乳癌患者對談,分享通過中醫的身心靈調治方法,如按摩、氣功、飲食調理等方法來幫助患者緩解症狀(如乳房疼痛、乳房腫脹)、提升免疫力、改善生活質量,並促進身心的平衡和康復。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應對治療的副作用,減輕壓力和焦慮,提高心理和情緒的健康。
有關講者的內容摘要,請點擊: https://bit.ly/44PdqVq
想重溫講座,請點擊: https://bit.ly/4dEtX2N
下載高清相片 : https://bit.ly/3UPz5bJ
source: 香港乳癌基金會有限公司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