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2024年12月17日 - (亞太商訊) - 航天產業是一個國家高端裝備發展和集大成領域,也是各國彰顯國力和科技較量的主戰場。自「八五」開始,中國就開始佈局航天產業,從衛星發射領域入手佈局中國航天行業。2024年,「商業航天」更是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商業航天將進入新一輪高速發展期。其中在港上市公司洲際航天科技集團(Uspace Technology,01725.HK,以下簡稱「洲際航天科技」)目前已成功推出6種低價商業光學衛星。其子公司ASPACE則是全球第一家以工業5.0+ST(Satellite Technology)理念為核心的衛星製造商,該公司預計在2025年第一季度製造100顆衛星, 並將在2028年完成2000顆光學遙感衛星的部署,此舉可使集團在全球低軌光學遙感衛星市場中的佔有率達到85%。洲際航天科技通過低價策略,主要用於提高低軌衛星的市佔率和用戶的使用習慣,因此集團率先推出商業衛星,以佔據市場的先發優勢。
低軌衛星是商業化最為成功的領域
從目前商業航天產業佈局來看,低軌衛星既是新興領域,同時也是商業化最為成功的領域。例如SpaceX創始人馬斯克旗下的Starlink,無論從用戶增長還是營收來說,都是逐年成倍增長。根據Starlink公佈的最新財報來看,2023年Starlink的營收同比增長121%,達到了41億美元,成為了Space X最大的業務線。
根據測算,預計2025年Starlink的用戶數將達到810萬,營業收入達到103億美元。鑑於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未來在廣告、通訊業務的定價上,Starlink有較高的定價權,低軌衛星從全球來看,更加具備龐大的商業價值和無限的想像空間。
低軌衛星門檻較高 企業擁有較高護城河
儘管低軌衛星具備巨大的商業價值,但門檻較高,普通企業難以進入。第一是人才門檻,人才匱乏是民營衛星企業發展商業航天的瓶頸之一。長期以來,航天人才主要來源於國家隊企業,商業航天領域的人才總體上仍呈不足之勢;
第二是資金門檻,衛星產業是重資產行業,從研製到發射再到在軌維護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民營企業參與衛星產業需要充裕的資金作為保障,而國家層面的民用航天科研經費主要對特定單位開放,民營企業大多依賴外部融資;第三是監管門檻,衛星從研發、製造、發射到運營等各環節存在嚴格及較為繁瑣的法律流程。如果衛星被認定為「武器裝備」,還將受到我國對於「武器裝備」的嚴格監管。因此擁有上述優勢的民營企業護城河極高。
低軌衛星行業內的領先企業
2024年是商業航天的元年,從戰略層面來講,低軌衛星在民用和軍事上都頗為重要。從國家層面來說,誰在低軌衛星上佈局更多衛星,誰就在戰場上佔據地理優勢。從民用層面來說,哪家公司放置更多衛星,誰就掌握更多具有商業價值的市佔率。而在低軌衛星的售賣和用戶使用上,洲際航天科技獨佔鰲頭,佔據了絕對的定價權和市場優勢。
洲際航天科技深耕航天生態領域,涵蓋衛星製造、測運控、發射服務、衛星應用等多個產業鏈。作為國際宇航聯合會香港代表成員,集團積極推動全球航天科技的交流與應用,特別在阿布扎比航天生態城項目中,與當地合作夥伴打造航天科技園區,成為沙特第一家航天工業公司,也是第一家獲得航天工業及國防投資許可證的公司。此外,在已有的香港衛星測運控中心之外,集團即將在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巴西、埃及、馬來西亞和尼日利亞等地建立國際領先的衛星測運控體系,以確保全球服務的連續性與可靠性。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我國的衛星互聯網市場前景廣闊,蘊藏巨大的市場潛力。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中國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446.92億元,而受益於中國人口的龐大市場,洲際航天科技未來的發展速度有望超過Starlink。通過其子公司ASPACE全球最高標準的航天級精密製造淨化廠區和衛星總裝和集成與測試(AIT)設施,集團年產量可達到500顆低軌遙感(光學、SAR)及通信衛星。
對於商業航天領域的民營企業來說,真正地實現商業化和國際化,是一個長周期的歷史使命,而在這過程中也會遇上不少困難和挑戰。隨着社會各界對於該領域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的不斷增加,以及產業的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洲際航天科技將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在電視直播、家庭寬帶、衛星物聯網以及政府及特種領域的通訊上,集團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Copyright 2024 亞太商訊. All rights reserved. www.acnnewswire.com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