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辦的國際申訴專員高峰論壇昨天揭幕,冀能促成高效公共行政。特區管治效能頗受國際好評,但依然常有浪費和官僚問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研究再削支時,宜全盤審視,且以不擾民為前提,精準增加收入,節流開源兼得。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致辭讚揚,申訴專員公署成立35年來,一直堅定推動公平、高效和負責任的公共行政,識別政府可改進領域,並提合理建議。申訴專員陳積志形容,署方一直有以提高公共行政透明度為使命,任內還致力增進跨部門合作,為公眾解決複雜問題。
論公署功績,可數2018年主動查出全城水管滲漏率極高,每年浪費逾5億元;今年亦曾發現一年開支近2億元的政府熱線1823,即時接聽率平均僅得42%,約及目標的一半,且有責無權,難以高效跨部門協調。
公帑應慳則慳 基建妥善把關
事實上,若非科技巨頭馬斯克(Elon Musk)誇下海口,將率領美國政府效率部,削減2萬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預算,很多港人大概不知,特區政府也曾設立效率促進辦公室,職責包括管理1823服務。
莫論近月效率辦拼入新成立的數字政策辦公室後,當局有否合理精簡人手架構,加倍應用聊天機械人,顯然仍會是削支提效的關鍵。
有別同樣正勒緊褲頭的國家如加拿大,簡單挑明最遲2026/27年度,各政府部門及機構要省下3%或154億加元(約854億港元),港府的財政整合計劃,有令人不盡明所以然的偏重。
無論早已公布的1%目標,以及近日傳出有機會倍增至2%,本港均是對準今後共3年的「經常開支」開刀,而不是略闊的「經營開支」,又或涵蓋工程及創科等基金的「總開支」。這跟凍結正式公務員編制,卻留下編外合約的尾巴,如出一轍。
政府經常開支難免牽涉社會民生,三大支出為社福、衞生和教育,最為人所知是大型非政府機構下兩財年將須各省2%和3%,但其他不同範疇如何分擔削支責任,大家仍不甚了了,亟需再增透明度。審計署近日揭發,科技大學附屬納米研發院公費出差的糊塗帳後,便批評部分公營機構仍沒「應慳則慳」心態。
醫管局收取單一費用、濫派長期病藥品造成的浪費,港大上月開設的社區藥房可協助紓減。而大學為開拓國際市場巨額收購物業改建成宿舍,又是否應自行收取非本地生更高學費和宿費來填補?政府須全方位審視開銷,可省就省。
加稅先看對手 機遇可緩衝擊
特首李家超和陳茂波分別提到,政府靠開源補足削支時會謹慎、忍手,尤其減低對市民的影響。雖然香港歷年來為免削競爭力,連討論加稅也像禁忌,但隨著新加坡、英國、加拿大等地廣泛開徵不同程度的「富人稅」,今年財政預算案略為加重相關稅賦後也未見大反彈,足證稅率高低,實也是個相對概念。
由於香港金融業薪金更勝區內對手新加坡,加上重啟投資移民造就的資產管理商機,全城持牌金融從業員數目10月寫下了歷史新高,亦不時有管理層人馬趁低價購入本地豪宅。
特區當局對高薪族超出500萬元以上的部分,提高1個百分點稅率,或者累進差餉,顯然無足掛齒。
港府要堵塞惹人憂慮的公共財政缺口,可一邊研究按簡單低稅制大原則,適度向頂層富豪徵稅,調升豪宅印花稅率、增收奢侈品或藝術拍賣稅,另一邊要全面削支提效,以未來幾年基建項目之多、規模之大,土木工程成本和效率更要嚴格把關,沒理由特別豁免戴上「金剛圈」。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