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創效惠公益,金融樞紐互加乘
10/09/2024
賽馬會國際慈善論壇昨天載譽回歸,雲集更多善長共研應對迫切社會問題。香港是亞洲策略慈善、創效投資先驅,今後若能匯聚更多區內家族辦公室或資金落戶仿效,有助紓減各地陳弊固疾之餘,與全城鞏固金融樞紐地位的努力,也相得益彰。
有別華人傳統概念如「為善最樂」,商賈僅著眼捐出部分財富回饋社會,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一連兩天以「行公益、結碩果」為題舉辦論壇,正能凸顯不論地區,新世代富豪和慈善機構愈益希望款項用得其所,真正支持階級上流、縮窄財富不均等,留下持久影響力。
家辦捐款耐心 匹配長線研發
論壇所發布的報告顯示,環球頭20大慈善機構連同賽馬會在內,各有最多的14家視改善教育和醫療為要務,亞洲區龍頭對兩大議題的關注更尤有過之。
陳啟宗家族的晨興基金會2014年向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破紀錄捐出3.5億美元(約27.3億港元),後來大為助力全球抗擊新冠。李嘉誠基金會近日資助香港兩大醫學院,創亞洲先河引入超聲波無創抗肝癌技術,也是支持科研和治療一箭雙鵰。
無論是像陳啟宗那樣,一再表明財富不留給後代,抑或冀藉創效投資尋求公益與回報兼得的其他富豪,基金會或家族辦公室多比一般私人資金有耐性,不急於追求成果或退場,與耗時費資的醫藥科研、環保轉型等範疇,可說天作之合。
港府近年力拓生物健康科技、新能源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時,不時提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促成的公開集資優勢,吸引更多家辦扎根,有望令金融和創科界的資金池更深且闊,形成良性循環。
科技大學專研家辦的學者彭倩指出,香港坐擁亞洲最多的成熟單一家族辦公室,該校與安永的調查也顯示,本地家辦百分百有行善,逾9成的整體策略包括創效投資,比例遠高於大中華地區整體的三分一。
港行善文化深 亞洲潛力優厚
哈佛大學公共政策學院2019年已指出,香港投入慈善項目的資產,高達本地生產總值的3.3%,高踞亞洲第1、全球第5。
隨著在內地發跡的首代富豪,開始思索財富、價值傳承,南來利用香港的專業資產管理服務、出席交流活動,特首李家超剛提及,每年符合扣稅資格逾140億港元的慈善捐款,勢必進一步增高。
據馬會論壇報告所援引研究,要是亞洲各國的慈善捐款水平可看齊美國,每年釋放的金額有望達到7,020億美元。同樣銳意發展財管業務的新加坡,明年起將容許對海外慈善機構的捐款扣稅,比香港暫僅涵蓋俗稱「Section 88」的本地註冊慈善機構,更見進取。
慈善政策未必是富豪停泊財富的最關鍵因素,但只要特區政府成功利用支援配套,吸納國際資金經由香港、甚至在港行善或創效,本身已可惠及金融、創科、法律及會計等不同專業界別。
由此看來,由財富傳承學院推出的慈善項目配對資料庫Impact Link也好,金管局協助辨別真正環保項目、遏止「綠漂」的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也好,均是順應時勢的新猷。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